top of page

外籍家務工減碳減廢調查

《外籍家務工廢物回收實踐調查報告 2024》

由本機構社區持續發展主導、並獲得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的「減廢減碳,家.傭同行」項目,近日發布了《外籍家務工減碳減廢調查報告》。此調查針對在香港工作的外籍家務工,了解其在廢物分類、回收及環保行動中的參與情況,並剖析當前面臨的困難與限制。

 

主要調查發現:

🔹 環保意識普遍存在,但實踐仍受限制:調查顯示,51%的受訪外籍家務工會主動分類及回收廢物,而68%對香港現有的回收設施有所認識。然而,仍有近五成的受訪者沒有進行回收,反映出尚有改善空間。

 

🔹 僱主的態度影響回收行為:53.1%的外籍家務工表示僱主要求進行廢物分類及回收,但同時,有26.5%希望回收但未獲僱主允許。此外,28.6%則認為回收屬額外工作,缺乏動機。

 

🔹 廢物回收設施不足,影響參與度:14.3%的受訪者表示,其住所附近缺乏回收設施,導致回收行動受阻。而送往回收站的廢物類型中,**紙類(34.3%)及舊衣物(24.6%)**最常被回收,食品廢物回收率則僅0.7%。

 

🔹 工作時數長,影響環保參與:受訪者的平均每日工時達15.5小時,其中42%每天工作18小時,影響她們參與環保活動的可能性。此外,部分受訪者反映,在僱主家中進行回收時,缺乏指引及資源。

 

結論與建議:

提高外籍家務工的環保教育:67.3%的受訪者指出,缺乏回收知識是未能參與的主要原因。社區應加強對外籍家務工的環保培訓,幫助她們了解回收的重要性及具體方法。

改善社區回收配套:政府及企業應擴展可接觸的回收設施,特別是在外籍家務工較常出沒的地區,如社區中心及住宅區。

促進僱主與外籍家務工的溝通:推動僱主與家務工建立共識,透過清晰的回收指引及支援,鼓勵家庭內部實踐環保生活。

此次調查結果顯示,外籍家務工在香港的環保行動中扮演重要角色,然而仍需更完善的政策、社區支援及公眾參與,以實現更全面的減碳減廢目標。

​詳見外籍家務工減碳減廢調查完整報告(只有英文版本):

​圖:調查外籍家務工參與減碳減廢、使用社區環保設施的實踐情況問卷頁面

Copyright © 2024 Commun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

  • YouTube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Twitter
bottom of page